Ins:taylorerastour
Emma Stone、Anya Taylor、Katy Perry、Rita Ora、周杰伦、林俊杰、Lisa......都化身粉丝出现在观众席,说Taylor Swift 是「巨星眼中的巨星」一点不过分。
另一边,同名大电影也引燃了线上流量,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正式认证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巡演电影」,顺便意外挽救了去年好莱坞的秋季票房。
ins:tstheerastourfilm
这场将延续至2024年底的盛会,所到之处均牵动经济强劲复苏,以至很多城市都在各显神通、花式争取 Taylor的青睐,接二连三有城市或街道被报道为泰勒更名。
新加坡独占先机拨得举办权,惹得众邻国不满,哈佛大学还将「TaylorSwift」设为研究课题......
东京站 Ins:tstheerastourfilm
哦对了,在这期间Taylor 还凭《Midnights》第四度获封格莱美年度专辑。
《人物》周刊毫无保留地赞叹:「当今世界上,没有其他人能如此出色地打动那么多人」。
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 2023《时代周刊》风云人物,且是有史以来唯一单独享有该称号的艺人。
《time》杂志
Taylor目前的 IG 粉丝数超过 2.8 亿,全球粉丝逾 4.5 亿。那么,年仅 34 岁的霉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从何而来?究竟她和其他艺人有何不同?
1.
当「天选之女」选择毫不懈怠
欧美乐坛星光云集,善于创作的天才音乐人有,能唱能跳的 diva 也不少。
但像Taylor这样有高水平创作能力,能弹、能唱、能跳的八边形战士,只此一人。
Ins:taylorswift
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看,Taylor都持续保持着惊人的创作力。
年仅 34 岁的霉霉,出道至今已累计写了上千首歌,推出 10 张高质量专辑,从最初的乡村音乐,到后期多种多样的尝试和突破,似乎永远让人期待,且总能给人惊喜。
斩获权威背书无数——除了重量级的格莱美、全美音乐奖等多次认证外、各类贡献奖不胜枚举。
如果说才华、优秀的外形都是「老天爷赏饭吃」,那真诚、毫不懈怠,永不停止,则是这位「天选之女」得以成为巨星,且长红不息的关键。
《time》杂志
就拿 Taylor的时代巡演来说,光是演出时长就打破纪录,整场下来44+首歌,选自她出道 15 年来的10 张专辑,构成了演唱会上洋洋洒洒的 10大篇章。
Ins:taylorerastour
不划水,无假唱是基础,弹、唱、跳三个多小时,全场状态饱满,毫不懈怠。这场「音乐生涯的大回顾」对于乐迷来说绝对是一场视听盛宴,而一切感受都让人觉得被充分尊重,且物超所值。
2.
用细腻的女性叙事提供共鸣
很多人只知她会把恋爱经历写进歌里,但事实上她谱写的内容要丰富得多。
她写十几岁到三十几岁每个年华的无畏、飞扬、困惑和迷津。既有情侣之间的情感纠葛,也有任何一个普通女性都不陌生的心理情景。
纪录片《美利坚女士》
Taylor 曾说,听她的歌就像读日记。
其中收纳着她的感激和幸福、失望和懊悔,焦虑和释然,无数高光和起伏,还有白日梦与想象。
写歌之于她,也如同疗愈、救赎,是生命延续的必要。
如同文学创作者都有其不同的写作方式,Taylor 的创作方式就是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
坦诚面对切身经历与感受、体察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再以诗人般的敏锐和浪漫,转化成个人色彩浓郁的文本。
纪录片《美利坚女士》
而对于Taylor 的听众来说,她的歌词像是一种精神上的陪伴和鼓舞,它能引起极大共鸣,并在生活中无数次给予自己力量的存在。
翻看音乐软件中Taylor 单曲的评论,很容易看到乐迷和歌曲在情感上的连接,也难怪很多粉丝期待她获诺贝尔文学奖。
Ins:taylorerastour
这种鼓舞的作用,不仅来自Taylor的真实表达,更因她的个人表达中折射出了一个女性逐梦者的积极形象。
3.
斗士的诞生:全民参与的真实爽剧
关注霉霉的成长,就像在追一场跌宕起伏的电视剧,「爽剧主角」在一次次重创之下变得愈来愈强。
其中的挣扎、释怀、重塑都能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而粉丝也在这种持久的关注中得到强烈的参与感。
纪录片《美利坚女士》
以个人经历为创作灵感的Taylor,现实生活既有普通女孩都要经历的情感纠葛,又有极具戏剧性的事业冲突。
2009 MTV 颁奖典礼,Kanye West 突然抢过刚刚摘得「最佳女艺人录影带奖」的Taylor手里的麦克风说:「获得这座奖杯的应另有其人!」随后,便把年仅 17 岁的 Taylor撂在台上。
座中一片嘘声,Taylor不知,人们是在嘲笑 Kanye 还是自己。微笑、尴尬不失礼貌地致谢、下台、无尽的访问......
我曾经就是为了别人的赞扬而活......作为一个把信仰体系建立在能否获得他人掌声的人来说,全场的嘘声实在会......对你影响巨大。
——泰勒
不论如何,她决意变更强,既然遭到质疑,那就一定要以作品证明自己当之无愧。
纪录片《美利坚女士》
短短几年,连出四张唱片并全部位居榜首,二度摘得格莱美,一步一步,凭实力成为媒体口中「音乐产业」的代名词。
Ins:taylorerastour
如自己唱的那样,Out of the woods ,穿破迷雾、她站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却没想到接下来会跌得更惨痛。
立于风光无限的高处之时,关于她不假隐藏的恋情、超模闺蜜团、针对她苗条身材的反感,都使她充满争议性......
而一切,就在 Kanye West 前事重提,写歌辱骂 Taylor大唱「是我让那个 bitc* 成名」时彻底引爆。
Ins:ts1989tour
尽管早已决定不再蹚他的浑水,Taylor还是不得不声明:Kanye的所作所为未从她这里获允。
有节目主持断言,「Taylor无疑逮到了一个成为受害者的机会,并试图利用它博得同情」。
而坎金夫妇又将一段和Taylor的偷录通话,经过虚构和剪辑公之于众,让人们「看见并相信她前后不一,出尔反尔的虚假面目」......
卡戴珊借机发文讽刺,带头让全网谴责
如此一波三折,沸反盈天的网暴。在一种众口铄金的氛围下,全网纷纷脱粉或路转黑,认定Taylor就是彻头彻尾的虚伪败类、蛇蝎心肠!
对于泰勒,这不只是毁名谤誉的至暗时刻,如果把 17 岁那年的境遇比作一个众目睽睽下的耳光,这一次则是对 25 年来,她一直笃信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记重锤。
纪录片《美利坚女士》
她发出了怀疑人生的追问:难道音乐不再是首要的了吗?也许我应该消失,或许这就是他们要的......
随后,Taylor黯然退网,在社媒上销声匿迹,长达一年未在公众面前露面。
期间,黑客扒出 Kanye之前偷录的真实视频,诽谤不攻自破、谣言渐息。
Ins:taylorerswift
事实证明,坎金夫妇彼时的刻意挑衅,仅仅是为宣传各自的新单和真人秀节目,从造势效果来看,确实得偿所愿。
而另一边,人们似乎毫不怀疑,那个女孩,已被重锤在地、一蹶不振。
就在Taylor「消失」的第 5 个月,名为《reputation》的专辑横空出世。无宣传、不打榜,却首周就罕见地直飙 Billboard 榜首。
Ins:taylorerastour
无可否认,新作品展现了一个更强大的艺术人格。绝境重生、涅槃般归来的Taylor,令世界为之惊艳。
她再次将经历淬炼成曲,无畏地唱出「my reputation never been worse」——名誉尽毁,那又如何?
与其同「莫须有」的指控斗法,不如继续用作品为自己发声。而人们,甚至更多的人,也以行动表明了其音乐魅力的势不可挡。
专辑封面及造型
Ins:taylorswift
这不是什么爽文大女主拿到的逆袭剧本,而是一般人不一定挺得过来的真实人生。
在前述纪录片里,我们从Taylor口中得到验证,她所遵循的处世之本,是与人为善、真诚相待,她的价值观是不断努力以彰显实力——尽管新专宣告「theoldTaylorisdead」,她知道这些仍是可贵的品质和操守,并深深「为自己拥有它们而庆幸」。
曾经满心只为了达到别人的期许而优秀的她,一点点重塑认知,终于学会如何倾听自我,打造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格。重建后的信仰体系,才愈加坚固、牢不可破。
Ins:taylorerastour
她也找到了与外界的声音共处的方式——决意改变思维、学会不为其所扰。比如摒弃不健康的身材焦虑。
我越来越喜欢真实的自己,学会不在意其他人对自己身材的指点。
——泰勒
反观以前对身材的苛刻要求,她充满自责:「哪怕是被狗仔故意拍得显胖,都能让我内耗好一阵,拼命逼自己节食。这必须终止,我宁愿被拍胖,也不要病恹恹的样子。」
这也是为何如今人们都在说被她健康的曲线、能量充沛的元气形象惊艳得目瞪口呆。
4.
凭一己之力改写行业规则
引发资本地震
时针拨回十年前,一个微妙的历史时刻。
对于 21 世纪音乐产业来说,2014 是一个最低谷,但流媒体却已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并在一年后带动音乐产业止跌回升。
Ins:taylorerastour
于Taylor而言,2014 则是她从乡村音乐中脱胎换骨,切入流行赛道的转型期——为此她收到警告:转型将是得不偿失的巨大冒险,曾「背叛」了乡村风格的 The Chicks 乐队就是前车之鉴。
但 Taylor着眼的不是转型,更不是「放弃」乡村音乐,而是拓宽她的创作格局。一旦考虑清楚,便毅然坚持。
结果是,她不但凭新专《1989》让事业更进一步,更恰逢其时地把握住流媒体的新趋势为自己赢得了更多听众。
1989 专辑封面
影响力与日俱增,她也意识到了伴随而来的使命,并认为公众人物应当用好这种能力。
当她意识到 Apple Music 在其 APP 试用期间不给艺术家付版权费,便致信 CEO 库克指出此种不公。
此举得到了积极回应,不仅惊艳硅谷科技圈,也令其他流媒体平台瑟瑟发抖。
纪录片《美利坚女士》
而作为众所周知的时间管理大师,在不断出新歌、筹备演出的同时,她还从 2019 起就在不辞辛勤地一张张地重录唱片。
由于前六张专辑的母带被前公司出售,拿不回版权,她便一鼓作气决定重录Taylor's version,并且不可思议地突破了旧专的销量,让坐在办公室里的唱片资本大佬们虎躯一震。
音乐人值得拥有自己的版权原是再合理不过的逻辑,但在当下市场她的争取竟显得尤为「不合理」,新的骂名扣了过来,说她「对利益锱铢必较、贪得无厌」。
《The Man》MV 截取
这很难说与她身为女性无关。对此,歌曲《The Man》里,她抨击道:「如果我是个男人,他们就不会质疑我的卓越想法和魄力之举。」
28 岁那年的美国中期选举,她选择不再对投票意向秘而不宣。
她试图将反对她家乡田纳西州的某参议员竞选者的立场公开,并向她当时的 1.2 亿 IG 粉丝呼吁年轻一代投票。
纪录片《美利坚女士》
在这个年纪涉足于此无疑过于冒险,团队甚至她的父亲都以安全为由强烈劝退,「下次巡演你的观众人数将减半」、「川普可能会针对你」是她听到的告诫。
但她已拿定主意:「如果你口口声声说支持同权......但她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却始终缄口,这还算哪门子的支持?」由于忧谗畏讥、或为了明哲保身而采取「鸵鸟政策」是虚伪的。
最终的投票结果未能力挽狂澜,但她仍感到释然。褒扬赞赏和冷嘲热讽继之而来,她也比以往更无所畏惧了,还以一曲《only the young》鼓励年轻人、和持有同样立场的人们共勉。
Ins:taylorerastour
▪
真正定义一名巨星的,不只是销量和获奖的多寡,更是能否成为大众心目中的「精神 ICON」。
每一个乐迷爱上Taylor 的时刻、原因或许不同,但所有人都会说:很庆幸我们身处的时代有她。
Ins:taylorerastour
如何了解Taylor?粉丝会告诉你:去听歌吧,每一首都如宝石折射着她丰富的感官与内心世界,每一曲都是通向她的捷径。
作者:秋虫子
编辑:一只端
内容总监:小琪
🎙
如果你也爱Taylor
欢迎来留言聊聊你爱她的理由
作品是否也在某个瞬间深深打动你
我们会选出一位留言用户
送上THE MOLAB 时髦元气袜礼盒一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