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要闻

全省纪检监察系统集中开展 “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

县纪委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 县纪委:开展“访村寨、重监督 李书红到鲁础营回族开展“访 县纪委监察局开展春节走访慰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理论研讨
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作者:张德义    时间:2013-08-13 15:03:14   点击率: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内容提要: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新的历史条件,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本质和性质是不能改变的。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纠正和防范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不良行为一个绕不开题。

关键词:党员  干部  脱离群众  对策

当前,中央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传统之一。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新的历史条件,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本质和性质是不能改变的。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纠正和防范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不良行为一个绕不开题。

一、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种种表现

一是好大喜功,追名逐利。少数党员干部心态浮躁、追名逐利,虚报浮夸,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路边工程,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现实条件,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脱离实际,劳民伤财。

二是滥用权力,个人专断。少数党员干部刚愎自用,唯我独尊,忘乎所以,目无法纪,个人专制替代民主集中制,把“百家言”变成“一言堂”对群众正当合理利益诉求置若罔闻,把上访群众视为刁民,洪水猛兽,拒之于门外,给社会和谐稳定埋下隐患。

三是雁过拔毛吃拿卡要。少数党员干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脸难看、事难办、门难进,话难听,巧立名目、变相搜刮民财。

四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少数党员干部由人民公仆蜕变为人民主人,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群众的冷暖安危漠不关心,嘴上说得亲切感人,心里根本没有群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让群众摸不着头脑。

五是明哲保身、患得患失。在原则问题上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处世哲学,不开展批评,不让人批评,甚至压制批评。

六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少数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阳奉阴违,口是心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打擦边球。

七是不思进取能力不足。少数干部固步自封,思想懒惰,不思进取,不认真学习理论,不汲取新知识,不思考新问题,不学无术,得过且过,以致知识匮乏、本领缺失,缺乏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

(一)思想认识偏位,名利思想占位。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背离党的群众路线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错位。一是认为群众素质低,没文化见识,不愿真心实意地接触群众、不敢面对面接触群众。二是把地方经济发展或市场经济错误地理解为能人经济,无视群众主人翁地位,认为只要与能人、上层领导搞好了关系,经济就能发展,群众就会得到更多实惠,不愿意倾听多数群众的意见三是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沉不下身子,总想走捷径。四是方法简单,不会做群众工作。

(二)群众观点移位,工作方式错位。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化,感情淡漠,实际工作不问社情民意,只求“交差”了事,工作方式错位。一是侧重于对上、忽视对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搞形式,走过场,不顾及群众的感受,对上看天气,对下耍霸气,办公室里找灵气,不到群众中接地气,群众很反感。二是一些敏感问题和重要情况,瞒天过海,对群众或隐瞒、或掩盖视群众为局外人。三是工作浮在面上,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做做样子、走走形式,不愿意听真话愿深入群众了解实情,回避现实

(三)制度建设缺位,监督落实虚位。在联系服务群众除宣传外,主要依靠党员干部自觉落实,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更没有形成鼓励、支持和维护密切联系群众的环境氛围。一是制度不够严明,缺乏操作。有的制度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内容过于原则,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大,往往难以把握。二是履行程序不够严格,实际落实难以到位。有的制度没明确怎么联系和“联系什么”等问题,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实际履行过程中往往是应付差事,导致一些好听的制度放在嘴边、挂在墙上、写在文件中,成为美丽的画饼,遭遇落实难。三是督查考评不够严厉,实际执行难以奏效。由于对联系群众制度的检查监督和考核评价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目标考核手段太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职务升降、人员去留的话语权被边缘化,以及存在失责不究、违责不罚的现象,导致建立的制度流于形式,最终沦为摆设。制度约束力不强、激励性不够,加执行上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导致少数党员干部在执行有关群众路线政策上大打折扣,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在接待群众来访中不够热心,导致群众对党员干部逐步失去信任。

三、解决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一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对群众的真挚感情转化为深入基层的热情、服务群众的激情,个人辛苦换来群众幸福。二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执政兴国生命线。加强以为民务实清廉”和经受四大考验、抵御四大危险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民教育,使群众感情纯真,以心系群众的情怀温暖民心;务实教育,使工作作风纯朴,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凝聚民心;清廉教育,使为人处事纯净,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民心。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最为崇高的价值取向。党员干部须认识到联系群众是最大优势、脱离群众是最大危险、伤害群众是最大罪孽、服务群众是最大责任,顺应民意、尊重民权、化解民忧、维护民利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党性所需,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人本理念、发展依靠人民的工作理念,不断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和实践自觉,以敬畏之心面对群众,以感恩之心对待群众,以赤诚之心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二)强化监督制约。一是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纳入制度建设范畴。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除理想信念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党员干部监督有盲区、有死角。二是监督与时俱进,创新方式。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四是社会各界,广大干部群众要站到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高度,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勇于监督,敢于监督,让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始终处于人民群众雪亮眼睛的监督之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造福。

)改进工作作风。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党心民意的深切期盼,更是执政为民的根本遵循。按照八项规定,注重改进工作方式,树立良好工作作风,恭恭敬敬向群众学习,勤勤恳恳为群众工作,忠心耿耿为群众服务。一加大事务公开力度。做到党务、政务公开的覆盖,从重点公开向全公开、定期公开向随时公开转变,不断提高政治、经济生活透明度。充分依托现代媒体平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发布信息,传达党的惠民政策定期搜集、整理和分析各类社情民意信息。对涉及多数群众利益的事,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重大项目、重要工程的研究、论证和决策要吸收群众参与,通过重大决策问计于群众、难题攻关借力于群众、检验成果求证于群众,着力聚集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正能量。二重心下移,以务实的作风为民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把群众的事情抓在手上真情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切实保障民生,推行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等方式,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以担当的作风民维权。尊重群众民主权利,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同时,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契机,实行领导干部接待日,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开办电子政务等,深化政风行风评议,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方便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苦有地方诉、气有地方消;丰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与民众对话机制平台,实现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多渠道快捷沟通,实现群关系的良性互动。完善利益表达、权利诉求、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等机制,确保群众的意见有表达的通道,有传递的管道,有解决的渠道。

建立配套制度。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契机,坚持正面导向反向制约相结合、激励措施惩处共存的办法,逐步构建针对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强的配套制度体系。一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完善日常督查、季度总结、半年评估、年终评定办法,把经常性检查监督和有针对性的抽查结合起来,保证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规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同时,拓宽监督渠道,以广泛的监督促进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规定持久落实。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个别座谈等形式,切实加强对联系群众工作情况的动态考评;重点把评价权交给群众,把是否获得群众认可作为检验重要标准,把群众口碑作为评价工作优劣的重要依据,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促使党员干部特别党员领导干部眼睛向下、立足实际、埋头苦干、服务群众。三完善奖惩问机制。本着奖优、罚治庸、懒、慢、散、浮、腐的原则,客观、公正、透明、坚定地运用考核评价结果,以严格的奖惩制度激励和约束党员干部真正把密切联系群众规定落到实处。对漠视民生疾苦、损害群众利益作风粗暴、滥用职权、与民争利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该澄清的要澄清,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不仅要摘帽子、甚至还要笼子做到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准则约束没有例外

参考电子文献:

[1]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WWW.CC.CCOOCn.2008-10-01

[]付青峰朱可学对少数领导干部脱离群众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WWW.Qstheory.Cn2013-05-17.

作者:张德义

单位:百德镇纪委

上一篇: 乡镇纪检干部有“三怕”、“三盼”
下一篇: 警惕网络负能量